沒有玩具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但含有有害物質、不合格的“毒玩具”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危害。父母要把好關。
2023年上半年,歐盟針對化學及環境危害的玩具召回接近總召回數量的43%,而其中占比最大的的是塑化劑、硼、鉛、鎘和致敏原的不合規召回。
那這些有害物質對孩子都有什么危害?哪些玩具里含有這些有害物質呢?
有害物質一:塑化劑
塑化劑又名增塑劑,是一種高分子助劑,因其可以增加塑料制品的韌性而被廣泛應用在塑料制品中。其中,鄰苯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塑化劑。
危害:
玩具中的塑化劑可以通過吮吸、食用、汗液接觸等方式進入孩子體內。作為一種環境雌激素,塑化劑會引起兒童肥胖、自閉癥、男童女性化、女童性早熟等疾病。長期的接觸還會危害到兒童的肝臟和腎臟,嚴重影響身體健康。某些類別的塑化劑甚至具有致癌性。
常見的含有塑化劑的玩具:
塑料娃娃、塑料球、手彈的塑料小鋼琴和塑料的模型小玩具等。

此外,小學生中很流行的盤珠也值得我們關注。一般玩盤手串的人群會傾向于選擇瑪瑙、菩提等材質的手串來盤,但是大部分孩子們不會講究材質,他們更傾向于選擇幾元到十幾元色彩鮮艷豐富的珠串,它們的材質大多是塑料。而塑料珠串因為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玩具,所以不在玩具測試的標準范圍內,往往都是小店出售、沒有品質保障的產品。幾乎可以肯定地說,這些產品都沒有經過玩具的測試標準去評估其安全性。如果經常拿來盤,會有極高的塑化劑暴露風險。
有害物質二:重金屬鉛和鎘
相比成人,重金屬對兒童健康的影響要更大。比如鉛,兒童從特定來源攝入的鉛含量是成人的4到5倍。
危害:
1. 鉛
鉛接觸會影響到大腦和神經中樞的發育。而且沒有已知的安全鉛濃度,即使低濃度的長期鉛接觸也會導致智商下降、注意力渙散、反社會行為增加,還可能會引起貧血、高血壓、腎功能損害、免疫毒性及生殖器官的毒性。需要聲明的一點是:鉛中毒帶來的神經和行為影響具有不可逆性。
2. 鎘
長期的鎘接觸主要會導致腎臟損害,會引起鈣、磷和維生素D的代謝障礙,進一步導致孩子發育不良、骨質軟化和疏松。慢性鎘中毒也會導致神經、免疫、生殖系統損害。
常見的含有鉛和鎘的玩具:
傳統的玩具比如徽章、橡皮泥等,未經過玩具標準測試的都可能有鉛含量超標的風險。非傳統的“玩具”——盤手串,除了上面提到的塑化劑危害,還可能在加入染色劑等其他助劑以增加珠子色澤時引入重金屬。

有害物質三:硼
硼常添加于史萊姆(假水玩具)中,以增加其延展性。
危害:
硼元素會引發臟器的蓄積性中毒。成人攝入1g就會引起中毒,兒童攝入超過5g則會引起死亡。
常見的含有硼的玩具:
很多玩具店都在賣的“鼻涕蟲”、“水晶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史萊姆(音譯來自于silme),也叫假水玩具,其中就含有硼。因其可以像水一樣在手上流動,再加上顏色鮮艷豐富,所以很吸引小朋友。在之前的推文中就提到過,央視送檢的9款14批次的史萊姆玩具,檢測結果顯示均硼元素超標?!侗谎胍朁c名的“假水”玩具有多危險?不僅小孩,成人也會中招!》這是因為史萊姆的重要的原料之一就是保水劑硼砂,所以才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和延展性。但也正因如此,它含有的硼元素含量很容易超標。小朋友在玩史萊姆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汗液接觸,還可能會舔食或者誤吞,所以有極高的硼暴露風險。

有害物質四:致敏原
玩具中常見的致敏原有甲基異噻唑啉酮(MI)、甲基氯異噻唑啉酮(MCI)、苯并異噻唑啉酮和甲醛等。
危害:
上述防腐劑或抑菌劑等致敏原具有強致敏性,會引起過敏性接觸性皮炎。如果家長們發現小朋友總是不明原因地過敏,很可能就是玩具中的致敏原所致。
常見的含有致敏原的玩具:
歐盟最近召回的手指畫顏料、泡泡膠、印章等玩具,就含有致敏原,也都是孩子們在玩的時候會直接接觸皮膚的玩具。

怎樣挑選放心、安全的玩具?
1. 從商場等正規渠道購買;
2. 盡量買大品牌的產品;
3. 選經過安全檢測的、有檢測證書或認證標志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