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目前上市公司ESG報告披露中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挑戰,南都灣財社ESG課題研究組記者對SGS管理與保證事業群可持續發展技術負責人展開了專訪。
南都灣財社:根據最新的數據,2023年A股上市企業ESG報告披露率為41.36%,相比前幾年有所增長,但仍然有超過一半的企業沒有披露ESG報告。請問您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對于提高這一比重,您有哪些具體的建議?
SGS專家:盡管近年來ESG概念在全球范圍內逐漸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部分A股企業的管理層仍缺乏對ESG價值的深刻理解,認為其更多是“合規性要求”而非“戰略性發展工具”。因此,部分企業可能未將ESG視為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再者,專業人才和資源的缺乏情況也很普遍,ESG的實施需要跨部門的協作,尤其是需要專門的人才進行數據收集、分析和報告,這對于一些規模較小、資源相對匱乏的公司而言是一項較為復雜的任務。建議可以加強對企業管理層的培訓和宣導,幫助他們認識到ESG報告不僅僅是“合規性”要求,更是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吸引長期投資和增強品牌影響力的有效工具。同時,政府和行業協會也可以推動ESG數據采集的標準化,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的數據管理系統,減少企業在數據采集和報告中的困擾。
南都灣財社:據梳理,目前A股上市企業在ESG報告披露上存在內容太少、缺乏定量指標等,針對此類問題,您對上市公司ESG報告的披露有哪些建議?如何進一步提高ESG報告的定量指標?
SGS專家:為了提高A股上市公司ESG報告的質量和透明度,企業應加強報告的內容深度,特別是在社會和治理(S、G)方面;同時,通過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和建設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設定具體的定量目標、標準化數據披露、引入第三方鑒證等手段提高報告的定量性和可比性。此外,企業還需要優化報告結構、加強與利益相關者的互動,并將ESG融入公司戰略層面,確保其得到高層的重視和支持。還可以通過多個可持續發展披露標準的對標,完善自身的定量化指標體系。
南都灣財社:央企國企披露率明顯高于民企,央企國資控股企業披露率超過九成,而民企披露率僅為28.54%。請問您如何看待這種差異,以及如何提升民營企業的ESG披露意愿和能力?
SGS專家:央企與民企在ESG披露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這一差異主要源于政策要求、社會責任感、企業資源等多方面因素。為了提升民營企業的ESG披露意愿和能力,除了政府在政策和監管上的引導外,民營企業本身也應加大對ESG的投入,并認識到ESG披露對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性。通過降低披露成本、提供政策支持、激勵投資者關注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民營企業的ESG披露水平,進而推動整個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南都灣財社:根據行業分類,銀行業披露率達到100%,而有些行業如機械設備、通信等披露率較低。請問您認為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對于提升這些行業ESG披露率,您有何建議?
SGS專家:行業間ESG披露率的差異主要來源于監管要求、利益相關者關注、行業特性、行業成熟度和數據收集難度等多個因素。提升低披露率行業的ESG透明度,需要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管理層和投資者的共同努力,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支持和示范作用等方式,逐步提升各行業在ESG方面的披露水平,最終推動全社會向更加可持續和負責任的方向發展。
南都灣財社:有些知名企業ESG信息披露方面仍然較落后,請問您認為這些企業應該如何改進其ESG披露實踐?
SGS專家:首先建議這些企業從ESG管理頂層設計入手,建立全面的ESG戰略框架,明確ESG目標與優先事項。企業應該從戰略層面明確自己的ESG目標,并根據行業特點、地區法規和社會需求來設定優先事項。例如,某些企業可能更關注碳排放和能源使用,另一些可能更注重社會責任和勞工權益。然后將ESG管理整合到企業核心戰略中。其次,許多企業在ESG數據收集和報告中存在問題,數據不完整或不夠透明。企業應建立標準化的數據收集流程,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南都灣財社:對于那些尚未重視或尚未開始ESG披露的企業,您會給他們提供哪些建議以改善其ESG表現和報告質量?
SGS專家:企業應結合自身的愿景、使命和價值觀制定清晰的ESG戰略和目標,通過利益相關方參與和行業對標,識別出自己的優先事項。然后針對優先事項制定管理目標并融入日常運營活動中。根據國際通用的可持續報告披露框架建立自己的數據收集系統,內部進行數據管理的同時,也可以引入第三方對數據或報告進行鑒證,提高報告的質量和透明度。
南都灣財社:政策和監管在推動ESG披露方面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您認為未來政策和監管應該如何進一步引導和規范企業的ESG披露行為?
SGS專家:政策和監管在推動ESG披露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尤其是在促進企業信息披露透明度和信息一致性方面。未來,期待監管層面進一步細化ESG披露標準,加強披露內容的具體化,推動跨行業協作,強化第三方鑒證機制。這些措施將有助于引導企業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同時確保投資者和社會各方能夠準確評估企業的可持續性表現。
以上文章來源于南都鑒定評測實驗室 ,作者張海霞